中新社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 姜煜)瑞银资产管理6日发布的《全景展望:中国篇》报告称:中国的经济活动在审慎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下已趋于稳定,“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开始向上修正”。
报告称,中国未来有能力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取更大的价值,中国在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行业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生产的家电产品过去只能以价格取胜,但现在也可在质量上与欧洲、韩国和日本品牌一较高下。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已占据全球约35%的市场份额,并且出口还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翻一番,从17%提高到33%,增加的份额将主要来自于欧洲。
未来,世界发展会愈发依赖科技创新,而中国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写入国家产业政策。报告指出,中国现在已经自主开发出诸多世界领先的科技,如线上支付。中国独角兽企业吸引的初创资金仅略少于美国。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领域已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报告说,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脱碳战略。中国更关注太阳能、氢等长期能源转型技术。中国的绿色债券爆发式增长,目前已经纳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库的绿色债券达854亿美元,为所有国家之首。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未来中国具体的政策设定会继续维持宽松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中国将加强贷款均衡投放,持续为基建项目、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完) 【编辑:钱姣姣】
针对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近日发表的涉华错误言论,12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应当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同中方一道切实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停止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纠正打着竞争的幌子搞大国对抗的错误行径,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这番表态值得美方深思。
据彭博社等多家外媒报道,雷蒙多12月2日在一场论坛上称,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美国的朋友,她还称需要更多资金阻止中国芯片发展。这样一番言论,再次暴露了美国对华错误认知。为维护霸权地位,美国在战略上将中国定位为所谓“最严峻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鼓吹对华“战略竞争”。这种错误认知和严重误判投射到中美经贸关系领域,就是泛化所谓“国家安全”概念。近年来,美国不是炒作对华“脱钩”,就是推动所谓“小院高墙”式遏华政策,在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不断利用负面清单、出口管制、“外国实体”等单边措施,意图遏制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雷蒙多这番论调,也有服务美国当前国内政治需要的因素。美媒在报道雷蒙多讲话时都提到,她在这场会议上公开向国会“要钱”,希望国会能提高拨付给负责处理出口管制的工业与安全局的预算,而不仅仅是维持在与10年前相同的2亿美元水平。无独有偶,同样出席此次论坛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也在跟国会“哭穷”,声称要增强美国的技术优势,扩大美国军事优势。这些说法让外界“咂摸”出了一些别的味道——美国政客对华放狠话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国内政治博弈的需求。
然而,无论是出于战略目的还是不同部门私利,美国政客向中国“甩锅”的行径,只会对美国自身的利益和国际信誉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这些年经过多轮博弈,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怎样炒作“脱钩断链”“去风险”,都无法改变中国仍是美国重要市场和贸易伙伴这个现实。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来自国外的参展商中有20%是美国公司,包括亚马逊、埃克森美孚、苹果、特斯拉、通用医疗、英特尔、惠普、高通、霍尼韦尔等。众多美国公司表示,他们将链博会视为发布新产品、展示创新成果和促进合作的平台。无论是美国企业对中国投下的“信任票”,还是2022年中美经贸总额近7600亿美元的“成绩单”,都表明只有合作共赢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际上,就连雷蒙多本人也承认,她的部门在执行芯片出口管制政策时陷入了“打地鼠”的游戏之中。汪文斌将中国媒体的这样一句评论转送给了美方——违背自由贸易市场规则、原则和规律的事情,就像用筛子建拦水坝,再怎么费力,水还是会穿过缝隙流向它该流向的地方。(海外网 聂舒翼)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