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蒋睿彤 许婧)记者6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中山1号”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试航成功。
据了解,“中山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由上海海事大学王忠诚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广东致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造。
本次试航全面验证了纯甲醇动力增程、纯电池、甲醇动力增程与电池组共同驱动下的电推技术已具备成熟应用,可推向市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试航取得圆满成功。
甲醇增程动力“中山1号”试航现场。上海海事大学供图
“中山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该船船长10.6米、宽2.7米、船艏吃水0.25米、舯0.35米、船尾0.45米,排水量4.5吨,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运行模式及同步补能续航,全航程采用增程模式推进。
数据显示,航行全程实现“零碳排放、超低污染”,标志着该技术在纯甲醇增程动力的续航能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船舶绿色动力及节能减碳技术研究”团队,在王忠诚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船舶低碳/零碳燃料动力、废气温差发电及脱碳技术的前沿研究。团队成功开发甲醇燃料动力示范船,并建立了船舶废气温差发电实验平台,为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忠诚教授表示:“此次携手国内企业研发的船用甲醇增程动力系统在‘中山1号’船舶上成功试航,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与超低污染。上海海事大学具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续航力强,集成了多种先进特性,将对推动船舶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当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包括甲醇为燃料的新兴产业,特别是航运行业,同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甲醇增程动力船“中山1号”的试航成功,对于推动内河、沿海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下一步,上海海事大学将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推动甲醇应用产业链全面发展,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构建以高效、循环、低碳、高质量为特征的现代绿色航运生态体系,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完)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A股6日(周三)表现平稳,主要股指互有涨跌,以锂金属为代表的能源金属板块表现亮眼,涨幅居前。

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数据,当天能源金属板块上涨5.47%。个股方面,天齐锂业、西藏矿业、融捷股份、赣锋锂业股价均涨逾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碳酸锂期货价格近期持续下跌。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盘中一度大跌逾9%,尾盘有所拉升,最终险守每吨9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关口,但目前的价格与2022年底每吨近60万元的“高点”相比,差距较大。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强表示,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的大跌预示着布局机会来临。碳酸锂价格跌到目前水平,已经跌破一些企业的成本线,高成本产能将逐步退出。这预示着资本市场底部的布局时点或将到来。

国联证券分析师丁士涛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与储能锂电池装机量的增长是锂资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全球锂资源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由于锂资源项目开发时间周期长,锂资源仍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链的核心战略资产。当前锂价持续磨底,锂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看好锂资源自给率高、成本端具备优势的公司。
就当天市场的整体表现而言,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968点,跌幅0.11%;深证成指报9533点,涨幅0.66%;创业板指报1881点,涨0.58%。(完) 【编辑:田博群】